新进展!沿江高速新金段西宁河特大桥首片预制I型梁架设成功

发布日期:2025-07-18 发布来源:本站点 阅读量:33次

封面.png

7月17日,由蜀道集团川高公司投资建设的沿江高速新金段西宁河特大桥主桥首片I型梁板安装顺利完成,标志着西宁河特大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进入加速阶段。

西宁河特大桥位于宜宾市屏山县,桥梁起点接凤凰包隧道,止点接庙子湾隧道,跨越金沙江一级支流西宁河而设。西宁河特大桥主桥为跨径510米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规模为同类型全世界第二,是沿江高速新金段核心控制性工程之一。主桥上部结构采用17跨布置,每跨配备30米预应力混凝土I型梁,全桥共需架设188片。

“缆索抬吊梁片,精准实施架设”。此次架设的首片预制I型梁为西宁河特大桥主桥拱顶8号至9号桥墩上游侧边梁,长30米、重约65吨,采用2组最大吊重“130吨+130吨”的缆索吊吊点抬吊架设,施工风险较高。为确保架梁顺利,项目建设团队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架梁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对预制I型梁架设的方案进行了细致评审,确保架梁方案科学可行。同时,架梁前项目团队加强对现场搬、提、运、架设人员的培训和交底工作,并对运梁通道、缆索吊、梁片架设横移装置进行严格验收,对提梁、架梁、落梁横移就位全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架梁过程安全有序。在项目全体参建单位的通力配合下,首片预制I型梁准确无误地下落在支座垫石上,成功完成架设。

“柱梁协同施工”,大幅缩短工期。西宁河特大桥建设创新采用“柱梁协同施工”方法,在施工拱上立柱过程中同步架设桥面梁,通过优化拱上立柱与桥面梁的施工顺序,利用永久结构桥面梁的自重替代传统拱桥跨中的临时配重,实现“永临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拱上结构施工中荷载分布不均的技术痛点,使施工过程中的拱肋内力达到最优状态。该方法不仅减少了临时设施投入,降低了工程成本,更通过精准控制荷载传递,保障了混凝土拱圈的结构安全,并且通过同步施工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为同类大跨径拱桥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例。

此次首段桥面梁的成功架设,验证了“柱梁协同施工”方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项目全体参建单位将持续优化施工工艺,严格把控梁体安装精度,确保后续施工平稳推进,力争早日实现项目如期建成通车。